屠格涅夫(1818一1883)俄羅斯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與列夫?托爾斯泰齊名。代表作有《獵人筆記》,《父與子》,《木木》等。
幼年的屠格涅夫耳聞目睹了母親虐待農奴的情景,激起了他對農奴制度的憎惡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切同情。
《木木》這篇小說正是反映了俄羅斯農奴制度下,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糾藹。
仆人出身的蓋拉辛不幸患有聾啞殘疾,但天生的他身材魁梧,力大無比,一個人能干三、四個人的活,深得地主老太婆的喜愛。他被地主老太婆由鄉下帶到了城市,被安排打掃院落,擔水劈材等后勤雜工。他對地主婆感恩戴德,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所有的奴仆都懼怕他,對他敬而遠之。
塔基雅娜是一位洗衣女工,她孤苦無依,膽小怕事,對這里的所有人都懼怕。當然對蓋拉辛更是怕得厲害。她每天只知道忙碌地干活,從不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放在心上。偏偏蓋拉辛漸漸地喜歡上了塔基雅娜,并成了她暗中的保護神。
他在等一件新衣服,他要穿得干凈體面點去地主婆那兒,求她將塔基雅娜許他為妻。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先他一步,地主婆伙同她的管家密謀將塔基雅娜許給了一無所能,嗜酒如命的酒鬼卡皮通。
蓋拉辛在自己的房間里傷心極了,他暗飲泣。但他仍是盡職盡責地做好他的工作,只是他沉默了許多,象霜打了的樹葉,蔫了許多,臉上失去了往日的歡笑和活力。
卡皮通并未因成婚而有所改交,而是變本厲地洶酒,整日醉爛如泥,以至什么也干不了,地主婆干脆將他們兩口子趕出了家門,任他們四處漂流。
卡皮通和塔基雅娜離開這里的那天,蓋拉辛為他們送行。蓋拉辛拿出一年前買的紅頭巾送給塔基雅娜。塔基雅娜從前的一切苦難她都能忍受,但此時她所有的悲痛和委屈再也難以自抑,淚如雨下。最后她吻了蓋拉辛三下,然后彼此揮手告別了。
蓋拉辛無精打彩地沿著河邊往前走,發現有只無家可歸的小狗崽在於泥里掙扎,他將它救了出來,愛憐地抱了回來。看它凍得瑟瑟發抖,他將它放到自己的床上,為它蓋上自己的被子,又為它買來牛奶喂它。蓋拉辛象自己的兒女一樣精心地飼養著這只狗。從生下幾個星期抱回家到現在出脫成一個非常漂亮的小狗,這中間浸透了蓋拉辛多少心血,誰也說不清。它溫順,善良,聰慧,深得人們的喜愛。蓋拉辛給這只狗取名叫"木木"。
木木和蓋拉辛很投緣,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形影不離。兩顆孤獨清冷的靈魂彼此靠近,互相溫暖。
可是地主老太太是個性格孤僻,吝嗇殘酷的變態者,木木招惹了老太太的不滿,一怒之下,老太太命人將木木抱到集市上賣掉了。
蓋拉辛發現木木不見了,四處尋找,毫無蹤影,他終于明白了,可能是老太太做手腳,卻也無可奈何。只有不住的唉聲嘆氣。
第三天晚上,木木回到了他的房間,脖子上戴著繩子,顯然是掙脫繩子逃回來的。從此,為了木木的安全,他白天出去干活,把木木鎖在自己的房間,晚上,夜深人靜時分他帶上木木去大集上散散心,吸吸清新的空氣。有一天晚上,街上的響聲驚動了木木,它"汪汪"地叫了幾聲。
天亮了,老太太派人拿著棍棒,讓蓋拉辛交出木木。蓋拉辛沉默良久,用手比劃著,意思是說他可以自行解決這件事。
蓋拉辛穿了身衣服,把木木梳洗得干干凈凈的,他們來到一家小飯館,讓木木吃得飽飽的,他看著木木向他不停地搖著尾巴,滴溜溜的眼睛不眨地瞅著他,伸出長長的舌頭舔著他的手和腿,蓋拉辛忍不住淚如雨下。
出了飯館,蓋拉辛把繩子拴向木木的脖子,又撿了兩塊磚挾在腋下,他們來到河邊,上了小船,向河心游去。到了河中心,蓋拉辛摟著木木熱淚不止,良久,他把繩子打了個活結套上那兩塊磚放入水中,又托起木木,雙手顫抖著,雙眼一閉,心一橫,將木木拋向水中。睜開雙眼,只見河面上小小的波紋在蕩漾,在擴散。
深夜,蓋拉辛邁著堅定的步代,踏上了回歸故鄉的路,一雙憂郁的眼睛注視著前方。
《木木》這篇小說雖然算不上宏篇巨制,但在反映社會和人物命運方面,并不遜色某些長篇小說,甚至是某些長篇小說所望塵莫及的。
啞吧蓋拉辛來自鄉下農村,在他身上有著勤勞,善良,能吃苦,能忍耐等優秀品質。但命運偏與他作對。自身殘疾造成了他和人們之間的隔核,他不能主宰和掌控門三己的命運,只能活在別人的陰影里。戀愛的失敗是對他的一次沉重的打擊。
木木的出現,是他的生命出現了一道曙光。兩個同樣被命運拋棄的生命緊緊地依偎在一起,彼此溫暖,彼些慰寂。但命運又一次毀滅性地降臨了,它吝嗇地連這一點溫情也不給他留下。他不得不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恰恰是這致命的一擊,擊醒了蓋拉辛,讓他看清了這個社會的罪惡,喚醒了他的反抗意識。
卡皮通的毀滅看似自己毀了自己,實則也是這社會造成的。他的毀滅不足為惜,還讓人有些憎恨,他不該拖著無辜的塔基雅娜一同去毀滅。
地主老太太是個披看美麗外衣的美女蛇。她更能迷惑人,麻痹人,被她賣了還會感恩戴德地替她數錢,這被那些名符其實地剝削者還要可惡。
能夠震憾人的靈魂的作品必定是最優秀的作品。屠格涅夫的《木木》就是這樣的一篇震憾心的優秀作品。《木木》是我所喜愛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一篇,也是可以稱之為百讀不厭的經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