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便簽,累計18張便簽。
論證:邏輯學的語言:語句無歧義
【I】避免使用讓人有多種理解的詞語或語言。具體的做法是:
1、語言表達時盡可能選擇無歧義或者多義的詞語/語句;
2、使用越普遍的詞語,越有多義,在其前面加上定語,縮減他的范圍;
3、如果感覺表達還不太準確,可以多說或者多寫幾句,加上上下文。
【A1】今天與主管溝通就出現了問題,直接截圖來證
其他同事要求看花名冊,主管的要求是不要有薪資等敏感性信息,我怕我的理解與主管不一致。本意是想發給她一份,讓她看看,是否可以發給同事。
估計她理解的是另一種意思(因為她未下載):“我感覺無問題,我發她一份”。
如果我換成:“您感覺無問題,我發她一份”,就不容易出現歧義了。
【A2】我今后再發信息或者表達時,一定要注意用詞是否恰當和是否使用了多義詞,致使溝通的對方理解有偏差。
如果發信息,一定要做如下的檢查:
1、是否使用了多義詞或者語句?
2、如果語句或者文中使用了常用的詞語,一定要加上定語,縮減范圍。
3、講話或者發文章,要表述的信息完整,具備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