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回看了《時間的朋友》2021跨年演講,并根據文字稿作了個人心得批注,以下為個人心得分享。
1.這個世界上居然就有這種事,只要你肯等,而且不需要你多做什么,那個長期確定性的收益居然就有。
長期主義,長期投資,做未來長期能收益的事情。
2.學校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收益——而且時間越長就看得越清楚的那部分收益——是同學。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做兩件事:第一,大家分頭努力,各自向好。這說的不就是同學的關系嗎?
同學是未來很大的資源,盡管現在還沒體現。這叫分頭努力。
3.你身邊其實充滿了確定性,只不過,現在,你還不知道它的樣子。
但是身邊的人或事,在未來是確定的。
4.一個居委會,在疫情期間,能承擔起這么大責任,不是因為它有多大的權力,而是因為它是一個在中國社會基層隨時能看得到的節點。資源能匯聚到它那兒,也能分配得出去。
重新認識中國居委會、村委會,不要小看這些組織。
5.地方政府更像是網絡中的樞紐節點,他們不是在聚積資源分配的權力,而是在培養網絡連接的能力。
企業和地方政府,是雞和蛋的關系,互相孕育。
6.把你擅長的活兒干好,把業務做大,給當地多解決就業,多貢獻稅收。在中國做企業,沒有一家是從零開始的,咱們都是在享受這個網絡基礎設施。
地方政府是很強大的背靠資源。
7.我們其實還有一句老話,2500年來,我們一直都相信這個四個字:吾道不孤。
不要以為你是自己在作戰,你的起點其實不是零。
8.數字化趨勢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時間。
真的躲不過,至少今年比之前都要更忙了。我還主動給自己上了系統。如Eteam,幕布等gtd工具。
9.數字化對你來說是蜜糖還是毒藥,只取決于你是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
可以作為項目評估的一個標準之一,這個項目是對人有利,還是只是單純解決某個事情,對人的長期有復利,對事的只有當事情再次發生需求才有收益。
10.對人負責,才能掀開職業的天花板。
找到對人負責的項目,其實現在微商也是對人負責的行業,所以價值回報那么大。
11.一個醫生,如果只會看片子,只會對病負責,而不會對病人負責,那數字化對他當然就是一種威脅啊,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啊。
對人負責,才是一個負責人的醫生,找到這種醫生。
12.從對人負責的角度,重新理解每一個職業。
以人為中心的職業。
13.機器的勝利,一如既往是人類的勝利。
人工智能能超越人,但可為人所用。
14.你看,遇到這類問題,我們人類一直都是這么做的。叫背靠系統,面對人。系統只是我背后的支撐,面前這個活生生的人,才是目標。
做有背靠資源、扶持的項目,面對人的項目。
15.不是有心理學家說過嗎,一個人終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見。好的系統,讓人真的被看見。
好的系統,能讓人被看見。
16.在大分化時代,值得我們反復琢磨的一句話: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人從來都是目的的根源。
17.中國就有個實驗室,在地下2400米,尋找宇宙里的暗物質。這樣的科學研究,什么時候出成果?能不能有結果?有了成果有沒有用啊?不知道。這叫科學問題。
結果未知的,但是未來可能有貢獻、可能沒貢獻的,叫科學性問題。
18.你知道有一個地方叫香格里拉,你知道它確實就在那兒,你也知道有人就去過,只不過你現在既沒錢,也沒地圖,你不知道怎么去,這就是個工程學問題。
結果已知的,通往結果的方法不管知不知道,叫工程學問題。
18.馬克·吐溫說過的:“歷史不會重復,但總在押韻。
歷史都是相似的,有規律的,歷史就是預測未來的方法之一。
19.技術難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天外飛仙,而是需要無數的人花時間,動腦筋,一點一點地去解決。
技術總會有突破而得到實現。
20.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這不正是我們中國人擅長的事嗎?
中國的力量、進步,是一點點進步來的,長期主義,威力驚人。
21.我們不僅要看到差距,還要看到正在追趕的速度。意識到這一點,我的擔心又緩解了一點。
現在慢,不等于永遠不會,況且,追趕速度是另一個坐標,總會有超越的交點。
22.2020年,很多事情還沒有定論,但是有一件事情是鐵板釘釘的,那就是關于自主創新的戰略決心。這是這一年我們拿到的最珍貴的果實。
戰略決心,是確定的。
23.一個個發展神速的創業公司一定會誕生。所以,這一代大學生還猶豫什么呀?根據自己的專業所學,加入呀!
那些現在卡脖子的項目,未來將會大爆發,如果不能創造一個系統,那就加入一個系統。
24.一張在今年流傳甚廣的卡脖子清單,你翻過來一看,這是什么清單?這不就是我們這代人的任務清單嗎?
我輩可以努力的部分任務。
25.長大以后,我們能夠把卡脖子清單,轉化為機會清單。
現在卡脖子的,就是機會。
26.線上的問題,其實我們也都懂。來得快,去得也快,價值成長很快,但是沉淀和固化很難。更重要的是,一代平臺,除了頭部玩家,大多數人都在吃瓜。
線上的問題,來得快,去的更快,更多是一部分頭部的天堂,更多的人是吃瓜。
27.我提供的只是一個工具。他們用這個工具來定義、鞏固和強化他們父子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孩子生日這一天。當天這個場景讓我看到了一些真相。SKP門口的得到學習中心,和里面的《啟發俱樂部》,提供的是一個意義的容器,一個意義的存錢罐。
因我而來,與我無關,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
如你搞培訓,因為你是搞培訓的,但是人的目的,是提升自己,從而達到他們自己的其他目的,目的與你無關。
再如,旅行的意義,不在于景點多美,而在于,你和誰一起,經歷了什么。
28.數字時代,價值創造,不僅是一個人想出一個好主意,然后在數字世界里,拼命地傳播、擴展、增長、破圈的過程。它更需要一個大家都看得見的意義容器。
在真實世界里,制造一個機會,讓走過路過的人能把自己的意義放進來,包括那些喜歡你的、無視你的,甚至是討厭你的人,那個最初的價值才會被固化下來。
價值是靠意義體現的,而你,可以嘗試去做一些事情,或者一個聚集地,去吧價值聚集在一起,放大價值。
29.一幅好的作品,必須交給畫廊,畫廊必須去辦畫展,畫展必須開放給成千上萬買不起這幅畫的圍觀群眾,來參觀,來打卡。在這個過程的最后宣布,某某藏家收藏了這幅畫。
學到了,這才是一條產業鏈的全過程,不要只看到起點和終點。
30.而最后那個藏家,是把這一切價值打包買走,可不只是買走了那幅畫本身啊。
收藏品為什么這么貴的原因
31.一套價值的創造過程,包含了非常復雜的社會參與,不只是線上,更有線下的社會參與。
價值創造,是一整套過程。
32.線下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價值創造環節之一。
線下,是價值創造的重要環節。
33.有些人就會陷入到做線上還是做線下的糾結中去。不是有句話說,小孩子才做選擇,長大以后,我們說,我們都要。
線上線下,都要一起做。
不再是過去單純的純線上電商或者純實體店。
所以,我以前就覺得,給我一家實體店,我也可以玩出不一樣的花樣。線下到線上比線上到線下更容易些。
34.在第九站臺和第十站臺之間,有一個9 ?站臺。它是連接魔法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通道。在那邊,是巫師的世界;在這邊,是麻瓜的世界。
找到你做項目線上線下的切入點。
35.數字世界有千般好處,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就是太豐富了,以至于這種富足感,讓選擇的動力喪失了,意義就被稀釋了。而回到線下,你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邊界,選擇就回來了。
線下,是選擇的場景,更顯得珍貴。
線上,什么都能獲得,反而不稀缺。
線下的價值體現更容易獲得。這也是實體經濟不會倒退的重要原因。
36.你看,人人都在做選擇。一百多年,每四年發生一次的線下聚集,讓當初的一個念頭,滾動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事實。
奧運會的意義,刷新了我的認知。是一個個選擇的過程,造就了線下的千萬個選擇,選擇的理由,成為了意義,意義體現了價值。
37.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不得不同時完成兩件事。第一件事,學會利用那些已有的意義容器,收獲自己的價值;第二件事,我們必須考慮,為這個世界創造一些新的、可以留傳后世的意義容器。
長大以后,我們得為世界創造新的意義容器。
先通過別人的場景、局,去獲取自己的價值。
再通過創造自己的場景、局,去為別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38. 簡單地說,做任何事,我都要問自己,你的9 ?站臺在哪里?你的黃鶴樓又在哪里?
我的定位是什么?我的切入點是什么?我能夠為別人創造的價值體現在哪?
39.怎么把豆腐做出來?科學課的內容就進來了;怎么把各項成本核算清楚,各項收入記錄明白,算術課的內容基本上就涵蓋進來了;別忘了,這些豆腐還要賣掉,賣給其他學校的食堂和周邊的餐館。那么就要寫文案,打動人,語文課就涵蓋進來了。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整條實際問題提出來,然后讓一步步解決,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而且是渴望、高效的學習。
40.問題是最好的老師。
回想2020年,我也為自己提出了許多的問題,其中不亞于經典的《哲學三問》。
41.有一句非洲諺語說:養大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子。學習成長這件事,和周邊的環境、和社區是一體的。
教育,不只是學校,還有社會整個環境。
42.為什么眼里有光?因為孩子是在解決具體的問題,眼里的光是因為他們真的在找答案。根在哪里?根就在附近的村子里,在附近的人那里。
這是實實在在的教育方法論。
43.所以你看,還是前面說的,想要解決問題,別忘了,資源可能就在你身邊。
資源,就在身邊,不必要求遠。
任何能夠達到目的的資源,其實只差你的發現,只是你發現的角度好不好而已。
44.“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于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帶著問題的人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在于你解決了別人的問題,別人就是解決你困難的最佳方法。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45.不要向遠處找答案,而是把這個城市里各行各業的實干家都找到,讓這些實干家聚在一起,彼此貢獻問題,彼此互為解決方案。
不必要求遠,先求近,資源就在身邊。
46.大人的責任,就是不論資源多么有限,擺在面前的問題總得去解決。那句話大家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大人,就是要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想辦法解決就是了。
47.一個趨勢,當它剛冒頭的時候,特別不起眼。但是,當它真的長大以后,很多人又后悔沒有上車。
趨勢就發生在身邊,只是要長期才能被你察覺,但是你可以早早就發現了這只蝴蝶。
48.在中國,先定目標,再拆任務,是一個更靠譜的途徑。
目標,拆解出來的。
你在2030年,想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人?
你想擁有什么樣的生活狀態?
49.我們帶著“奇跡業“的視角,回頭再來看看碳中和這件事。你就會發現,它不是一個遠在40年后的目標,它是我們這代人生命當中,一個實實在在的大變量。
為什么以前的偉人科學家那么敢想?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一個大變量,即便他們不能實現,時間總會幫他們實現。
50.除了碳中和,我們身邊這樣的變量到處都是。
找到其他大變量,你就掌握了未來的趨勢。然后切入一個小趨勢,未來就不會錯過了。
51.一盒螺螄粉大概十幾塊錢,剛好滿足這個條件。說白了,螺獅粉的崛起,也許只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板塊擾動,突然裂開了一個空間,給它機會,讓它長了出來。也許就這么簡單。
學會找到一些空隙機會去切入。
52.世界足夠復雜,不是用單一因果關系能描述的,所以,每當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結論,我都應該問自己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真的,不是自己經歷過,是不會知道其中的本質,就像很多人不明白社交電商。
53.她們文化雖低,不通英文,卻是到外面世界看看愿望最強烈的中國人。
我們的父母,其實就是那種有很強愿望到外面世界看看的人。所以,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54.每當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過來人的時候,就得想想人家讓我過來了嗎。
不要隨便給別人下結論,在背后,其實他們有許多你忽略的閃光點。
55.它的關鍵點只有一個: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給人出卷子,而我們做的這張卷子上,有沒有我給自己出的題目?
我們也要問自己出題目,然后找答案。這樣才有意義。
56.面對復雜,保持歡喜。
用這樣的心境,去面對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