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容易發現,小朋友因為有著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所以總是最容易集中精神陷入專注的,他們往往可以坐在地上看上大半天的漫畫,或者蹲在墻角研究兩個小時的螞蟻搬家。
但在我們成年人的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比如工作、比如學習,并不是由于好奇,但又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任務,而且一個人同一時段往往會有許多需要考慮的東西,這時候不感興趣加上內容復雜,就很難做到心無旁騖了。
可是我們又很需要有意識地專注,那該怎么辦呢?
比如在我的工作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備課,一大節課內容量并不小,如果起床后給自己規定的任務是今天上午要備課,那很可能會很快就游離到別處,比如看講義看著就開始看以后要上的內容,看課件看著就開始瀏覽網頁,在手機上聽錄音聽著玩起手機……這都是我身上真實發生的事情,而往往過了半天才猛然覺察:我這是干什么呢?怎么又不干正事了?然后迅速回到正軌,過一會兒可能又要重復這個自我折磨的惡性循環。
就是因為單純的“備課”這個任務其實是比較大、比較難一下子實現的,如果運用拉伸練習的方式把它拆分成幾個不同的跳一下就可以夠到的任務,比如先從頭至尾閱讀一遍講義搞清楚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順便把沒有明白,可能需要查閱資料的內容勾畫出來;然后去把不清楚的地方來龍去脈都研究透;接著對照講義熟悉課件內容思考有無可補充拓展的部分等等。這樣一來,每個任務都只是我跳一下就能夠到的程度,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短時間內面對這一任務讓自己專注也就能做到了。
所以,拉伸練習其實可以有效解決我們的畏難心理,一塊難啃的骨頭不知從何下手,看起來就讓人想直接放棄,但如果掰成了幾段放在我們眼前,每次要面對的只是其中一截,那有誰能不想躍躍欲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