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益智區和家睿玩了個新游戲-自制迷宮。其實這個玩具已經在區角中投放了兩周,孩子們也在嘗試著,這個游戲需要有耐心才能不急不慢的完成……這么多天下來,無論成功與失敗,沒有孩子提出過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見……周五家睿來到益智區,拿起迷宮玩起來,過了一會兒就聽見孩子“李老師,李老師”的叫個不停,我來到益智區?!斑@個玩具不對,不好弄”,“怎么不對了?”,“這個小珠子在里面就卡住了”,我看看了正在游戲的迷宮盒子,確實是一粒珠子卡在了軌道中。其實,只要家睿稍微活動一下盒子,讓珠子換個方向也是能通過的,不過我真沒想到他會找到“玩具”的原因?!澳悄阌X得怎么辦好?”,“換個吧,換個小點的吧”,家睿這種變通的思維讓我很是驚訝……“你覺得換個什么好呢?”,“就小一點嘛!”家睿反復在強調比珠子小的東西就行,可見目前他也沒想到合適的。“那咱倆都回家找找吧,看看下周誰帶來的合適?!保昂谩保‰x園之前我還特意囑咐家睿記得我們的約定。周末我準備好了材料,放在包里。周一家??赡芡诉@件事沒有帶來。我也忘記了,本想著周二再拿出來和孩子們分享。周四早上家睿帶來了一包彩虹糖,說“我家里只能找到這個了,彩虹糖!”我突然想起來這個小任務被我擱置了那么久,沒想到家睿卻還記得。我趕緊從包里找出我的材料-花生,黃豆,衣服上的裝飾珠子,看到我的材料,家睿大呼“這么多”?!澳悄憬衲憧烊ピ囋囘@些材料”。趁著表演之前家睿嘗試著這種材料,在游戲中他發現黃豆跑得跑得太快了,花生和彩虹糖比較好。
通過與家睿的互動,我覺得孩子們有時候也不是盲目的接受我設計的游戲,他們在操作游戲中會有自己的發現和體會,可能只是有的孩子不善于表達。這個小事件也給我一個啟發,改變一下老師設計制作游戲,孩子玩的模式,而是老師設計好了游戲,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游戲材料,游戲玩法。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天馬行空的創想,但在和同伴,老師交流中就修正想法,我覺得長久下去,孩子們的設想會越來越有趣和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