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何為家?大家是家,小家也是家;國家是家,人家也是家。那么到底何為家呢?
愛默生說: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也就是說,一般的小家,是由父母與兒女組成。讓我們暫且試著一一解析一二
父親,在家庭中一般是男子漢的形象,頂梁柱的味道甚濃。曾有人戲稱之為“一家之主,定海神針”,細細想來,其實也確實如此。男人在一個家庭內部大多是起著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或者主要精神支柱,亦或者兩者兼備的角色。那么這個家,在他的眼中,也就自然而然的被看成是屬于他自己的個人私有的地盤,《詩經·小雅·北山》中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約也就是這個味道吧。
母親,一個偉大而又溫暖的稱謂。家里家外,事不論巨細,人無論大小,盡皆沾染著她的痕跡。對于她而言,這個家,不正是她這一生的世界嗎?從這個家初建時的二人世界,到后來的三口之家;從初掌家政時的茫然無措,到里外鏡明后的駕輕就熟,無不傾注著作為一個女人,一位母親的她,畢生的汗水與辛勞。家對于她來講,是她的歸宿,更是她的世界。
兒童,亦或者說是孩子,是一個家庭中最輕松,最天真,也最單純的角色。人皆戲言:三對夫妻一個孩兒。換句話說,孩子在一個角色健全,方向統一的家庭中,是處在上下兩層,里外三方的重重保護中成長的。也就像曾經頻現央視的那個動畫廣告上演的那樣,頭上有父母撐起一片安全溫暖的保護傘,沒有風雨,安靜快樂的成長,直到長大的那一天。而在此之前的兒童時期,家,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就意味著爸爸媽媽,意味著安全,意味著溫暖,意味著無憂無慮的樂園。
我們不妨再從另一個角度再來看看“家”這個字吧。
每個人的家對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家”,上邊一個“寶蓋頭”,是個房子,是個避風港,是座城堡和要塞。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感覺到安全,舒心,放松。有人說:沒有了家庭,在廣大的宇宙間,人會冷得發抖,大抵也就是這個意思吧。那么"家"的下半邊是個什么呢?“豕”,本義:豬。那么就姑且讓它泛指食物吧。在一個安全的城堡里放滿了可以充饑的食物,對于古人來說,這是個多么美好的地方啊。而放到現在的時代,也不外如此,只不過現在的人們的其他需求多起來了而已。
居里夫人說: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那也可以這么說,人,作為高等級的群居動物,其最基本的屬性促進了家庭的產生和發展。分工合作,目標一致,共同付出,共享收獲,是家庭成員的共識基礎。家居的快樂,是所有志向的最終目標;是所有事業的勞苦的終點。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為維護與維持這個“家”各個方面的穩步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享受著由其他成員的付出所帶來的收益與成果。
沒有進入一個家庭的內部,誰也說不準那個家庭的成員會有什么難處。——珍妮·奧斯丁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山陰金
有人講,我的某個朋友說他看不出我的某個家人比我對這個家多做了啥貢獻。咱不如自問,那個朋友,是不是這個家庭的內部成員?而若一個人在家庭之內議論貢獻大小,這本身就應該已經把自己排斥在了這個家庭之外了!
家庭之間,一言一動,當思為子弟足法。——張履祥
謹言,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