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字經問世
三天后,當王縣令再次來到了林天這里,而林天還是在教孩子三字經。等到下課后,王縣令這才走了過來。
林天把準備好的‘書’遞給了王縣令。
王縣令嘆道:“咦,還可以這樣,以前我怎么沒想到呢。”
其實林天也沒想到王縣令居然給他準備了紙張。要知道,紙在這個時候可是奢侈品。而絕大部分書籍都還是使用的竹簡,就算是這樣,還是絕大部分人都讀不起書。
而且就算是那些文人讀書,那紙也是一張一張的,并沒有連起來,所以看書也是不方便的。
而林天直接使用針線裝訂成冊,在這個時代,這可以算是一個小小的‘發明’了。
林天道:“大人,這書是從前面開始閱讀的。”
王縣令看到書的封面,正是三字經。雖然筆畫稚嫩,但是也看出得出是字跡不錯。
王縣令道:“這是什么字體?”
林天道:“正楷。”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于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林天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楷書。他是按照自己平時寫字習慣,而且這樣成書,自然使用楷書是比較好的。
王縣令感嘆道:“先生大才,沒想到在書法上也有如此高的造詣。”
接下來,王縣令翻開了第一頁,上面正是書寫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句名言。
王縣令頓時大叫一聲好,口中也是情不自禁念了出來。
當他翻開第二頁的時候,見到師說一文。表情更是嚴肅了起來,而當他看到最后一句時,眼里居然有了一些淚水。
他知道,他將因此書成名,在史上留下一筆。否則以他這樣的芝麻小官,想要在歷史上留下一筆,那幾乎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將來后人提起王氏子蟠,人家只會說林天專門為他寫了一篇文章,而且是流芳百世的好文章。
王縣令道:“不知道這里面的那些符號是什么?”
林天道:“這是為了方便大家看書時方便,不用去斷句。也是表達了寫作之人的意思。而不是靠猜測來臆斷別人書寫的內容。”
王縣令道:“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沒見到有這樣的啊。而且也能正常讀書啊。”
林天想了想,在木板上寫了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大人,不知道這句該如何解讀?”
王縣令道:“這是出自《論語·泰伯篇》。”
林天道:“不錯,而光這一句話,就有多種解釋。第一:民,可使,(則)由之;(民),不可使,(則)知之。第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大人以為該如何斷句?”
王縣令道:“這?”王縣令的學識本來不是特別高,林天這一下子就把他給整懵了。
在古代,學問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很可能因為一句話給自己帶來禍端也不是不可能的。
林天道:“而我們書寫為了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意思,而不是去靠臆想。這樣就少了些許誤會。”
王縣令道:“不錯。以前怎么就沒有想到過呢。”
王縣令又花了一點時間,把剩下的《三字經》看完后,向林天道:“先生大才,請授學生一拜!”
林天連忙道:“大人,這使不得,晚生年紀輕輕,怎能做大人老師?”
王縣令道:“今天我從先生這里學到了太多,況且先生不是說‘聞道有先后’,先生學識吾不及也。吾發現自己白白活了幾十年,吾現在有了目標了。”
林天道:“恭喜大人,不知道大人的目標是?”
王縣令道:“先生志向遠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吾不及也,吾自知才智不及先生,但吾愿在先生完成遠大目標的路上奉獻出自己的一筆。”
林天連忙道:“大人嚴重了。大人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王縣令道:“只是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請教先生。”
林天道:“大人請說。”
王縣令道:“先生叫我子蟠即可。”最后林天拗不過,只好作罷。
然后林天給王縣令講解了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王縣令不時地提出問題,而林天也做了相應解答。
最后,王縣令道:“先生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林天連忙道:“大人,不必這樣。相遇即是有緣,今日一別,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再見的機會。我希望大人將此書傳授更多的人。”
王縣令道:“先生不說我也會盡量把先生的學問傳出去。”
林天點了點頭。
而林天不知道的是,今日一席話為林天尋來了多位大才,當然,這是后話。
王縣令道:“先生大才,為何屈尊在這里教書?”
林天道:“我受張家一飯之恩,而我又身無長物,今日一別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見他們,所以為了報答他們的一飯之恩,我自愿留在這里一月時間,教他孩子讀書識字。”
王縣令道:“先生品德高尚,學生拜服。”
林天當然不會告訴他,自己現在剛出道,什么都不懂,需要借助別人的力量,打出自己的名氣,將來出道之時,才不會那么被動。
自己一旦有了好的名聲,辦起事情來那不是要方便得多?
在這個時代,名聲可是相當的重要。你看那劉備,前期不是到處刷臉留下名聲,后來各種人才蜂擁而至,這與他前期積攢的名聲可是有相當大的關系的。
所以,林天自然要好好規劃一番。將來出山,就大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趨勢。
送走了王縣令,林天則是安心地在張家村當起了教書先生。而晚上則是通過手機看起書來。
也許是穿越者的福利吧,林天現在基本上是可以做到過目不忘。所以林天在這一段時間里可是把一些古文都看了個遍。林天也覺得自己的學識得到了一個提升。
而林天名聲也從王縣令那里傳了出去。《三字經》更是傳得神乎奇神,說是林天乃是文曲星下凡。不然怎么可能在十六歲就能完成如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