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
過去創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擺地攤,開店。
也許產品一般,但是如果在一個人流量密集的街道市集,往往也可以有不錯的銷量。
我上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商販,戴著擴音器,邊演示他家神奇的菜刀,邊吐沫橫飛的宣傳有多么好用。周圍會有一群人圍觀。
而現在這種做法越來越難奏效。
且不說產品質量靠不靠譜,單是城管這一關就過不了。
于是很多人去開店。本質沒有發生什么改變。如果店址開在偏僻的地段,再好的產品也比較難開張。而好地段租金又太過高昂。
所以獲客難成了所有做生意人的痛點。
最近我跟幾個開店的老板聊天。有些已經開始意識到線下的種種局限,改做線上,把人往微信里引。
有個老板還是個小姑娘,她說,我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拿餐巾紙送人然后加微信,結果拼命搞下來只加了30個微信,而且都不是精準粉。
而且那30個微信,一個都沒成為我的顧客,餐巾紙成本5塊錢,150塊成本下去了,人還投入了一天的時間。
還有一個也是同樣的情況,她去線下引流,送獎品加微信,站了幾個小時,嘴巴都說干,引流了60個人……
最可恨的是這60個人領完獎品就把她刪掉了。
沒有一個成交的。。
線下獲客難,線上流量也不是那么好獲取。成本越來越高。
昨天跟一個做教育咨詢的老板聊,他說目前每個月去購買抖音和百度的粉絲,要花至少5萬。還不怎么精準,因為抖音雖然量大,但是沒啥付費意愿,在抖音上基本都是純找樂子的。讓他學習啊成長啊,費勁!
當他得知我一天幾乎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有20多精準粉絲加我,簡直驚呆了。
線上雖然難,門檻成本越來越高,但大方向是沒錯的,你繞不過去這道坎。只是需要不斷更新方法和技巧。
而且這方面值得你花至少一半的精力和時間,甚至一定的資金,投入到其中。
一旦找對門路,收益回報是巨大的。我經歷過太多什么背景資源都沒有的,就是因為懂得在線上獲取大量的精準客源,短短幾年就可以收入7位數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要賣一個什么產品,然后每天都有20個人過來主動問你這個產品多少錢?你還擔心賣不出去嗎?
李笑來老師說,要找到做成一件事情當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情。
我想這即使不是最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