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野草》
快速認識這個世界、汲取這個世界的營養,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讀書。
當你掌控一切的野心沒有理性的智慧照耀,才華配不上夢想,就像楊絳先生說的:“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閱讀能帶給我們的,不止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這些人類思考先驅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路上迷津的指點,才是成長中最珍貴的經驗。
畢竟讀書,才是平凡的你通往高貴的最平價的路。
今天是“全國第11屆新經典大講壇”活動的第一天,李振村、常麗華、周其星、陳琴、徐健順、朱文君、王崧舟、胡紅梅等十余位大咖,他們都將是未來這四天,為與會者解讀“全課程”并剖析精華的人。
期待這些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們,帶來他們豐富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讓在場的聆聽者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角度和眼界上肆意生長,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質。
冰心老人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生長。”自然、自由、自立、有個性,發揮活潑好動、天真好奇的天性,我們的孩子們才能真正像野花般茁壯成長,爭奇斗艷。身為一名老師要做的,只是根據野花生長的需要,不斷地為孩子們提供營養。張鐵錚老師類似的話對我影響也很大:“家長問,張老師,我的孩子怎么不喜歡讀書呢,只看書上的畫?(只愛聽我給他講故事)?張老師,我應該給孩子買什么樣的書呢?我和他們說,什么書不重要,怎么讀也不是最重要,讀就行。我們作為家長,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家長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加油站,根據不同年齡的成長需要,為他們提供食物、床榻和方向就夠了。”
這算是幸福的教育嗎?李振村老師的這一番教育理念讓我有點小感慨,作為老師,能不能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呢?當老師自身的感覺是自由幸福的時候,才會把這種感覺傳遞給孩子。
學校教育生活中,如果老師們是在被安排、被要求、被提高、被成長中工作,特別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有多痛苦無助)。這和老師以為學生成長、為學生好為由,布置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進行沒完沒了的考試,結果導致學生厭學是一樣的。
希望每一位老師能像野草一樣瘋長,做的都是屬于教師自己的事情——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研究教育本身。
以常態的工作面貌示人,做真實的教育。專心致志地研究孩子,心無旁騖地研究課堂,深入探索教育的本質。從來不需要在意走進自己教室考察的人是誰,不需要刻意表演、強裝笑臉,只管按照孩子成長的節奏,經營好自己的教室生活,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沒有多少佳作、寫不出像樣的論文、考不了甩開別人一大截的高分,也并不妨礙他們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在平淡、自由的課堂中,找到為人師者的尊嚴和成就感,怕是幸福的教育了吧。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晚宴上講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么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學校應當是學習真正發生的地方。
2017.7.27
讀過多少好東西,才能有一點進步?愛過多少不值得,才會得一份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