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共五章,目前為止,我只看完了前兩章。
說實話,剛看完第一章的時候,我對故事本身并沒有太多的感想,可能是很少看日本作家的作品,所以對他們所創作的內容在接受和消化上,我需要了一點點時間。但是我對“浪矢雜貨店”的存在以及它存在的形式、發揮的作用確實很感興趣,我覺得很好玩,很有創意,也很暖心。我甚至在第一章還沒看完的時候,腦子里已經開始組織、策劃一個“解憂”平臺方案,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幫助很多人解決煩惱,雖然我自己也有很多煩心事,但我覺得也許可以給大家制造一個以煩治煩的機會,這樣看到別人的煩惱多了,是不是對自己的煩惱也就有免疫力了呢?
哈哈,只是看書中途的一個溜號,我總是喜歡讓自己腦子里的想法跑偏,所以我才會讓自己多看一些身心靈方面的書籍,因為我真的怕有一天會因為自己豐富地亂七八糟的想象力而變成精神病。
還是把思路拉回來吧!看完第二章《深夜的口琴聲》時,我覺得自己開始入戲了,因為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心臟的糾結和喉嚨的緊張,是的,我有些難過。第二章講述的是一個年輕人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的故事。夢想、漂泊、現實,多么刺耳且無奈的詞語,有多少人正在或曾經為了夢想漂泊在外,最后不得不臣服于現實?又有多少人為了所謂的“夢想”而流失了自己內心最美好的東西?又或者,你也許已經不記得,你的內心曾經有過什么吧!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主人公叫松崗克朗,也叫“克朗”。(別笑)。克朗的父親是開魚店的,所以那時所有人都很確定克朗的未來就是繼承家里的魚店。但克朗在初二的時候突然對音樂產生了興趣,為了征得父親對此事的同意,克朗向父親保證自己絕不會因為音樂耽誤學習,并且一定會考上東京的大學。事實上,克朗也的確做到了。在那個年代,對于一個在小鎮魚店里出身的獨生子,考上了東京的一所大學,念的還是經濟,確實是一件非常榮光的事情,克朗的父母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但是克朗一個人來到東京后,并沒有把心思放在學業上,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他的音樂夢想之路。從加入社團與小伙伴們不歡而散,到一個人挑戰各種業余歌唱比賽卻屢屢慘遭淘汰,再到他把全部精力花在了音樂上最后還退了學,音樂這條路克朗走得十分緩慢且艱辛。
父母得知克朗退學非常憤怒,并且親自到東京訓誡克朗,畢竟在那個年代想成為一名職業歌手,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希望他能認清現實,如果不念學就回家繼承魚店,這才是最安穩最有保證的路。但克朗十分堅定自己的想法,如果選擇回家過安穩的一生,他會后悔一輩子的,他一定要繼續留在東京,直到完成自己的心愿。
父母帶著落寞離開了,克朗雖十分抱歉,但仍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又過了三年,本應大學畢業的克朗,依然一無所有。參加歌唱比賽、被淘汰;給唱片公司寄自己的試聽帶,杳無音訊;在酒吧唱歌,沒有專業人士的賞識。這就是克朗一直以來在堅持的路,不斷嘗試,不斷的挑戰,卻也不斷的失敗。
讓克朗對自己的堅持產生懷疑且發生改變,是在奶奶過世后。回到家鄉參加奶奶葬禮,親戚們第一次知道這個曾經的家鄉明星竟然退了學,還跑去做音樂,他們不解、失望,還與克朗的父親發生了沖突。父親與叔叔的吵架,讓克朗第一次知道,原來這么多年以來,父親一直都支持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原以為父親是對他很失望的;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父親的身體不再健康,父親生病了,父親越來越弱了;他更是第一次意識到,如果父親倒下了,家里祖輩傳下來的魚店,就真的要關門了,那時,連父母的生存都是問題了...
這時的克朗,第一次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父親。他的胸口在隱隱作痛。留下來,繼承魚店,照顧父母,這樣全家人都能過上安穩的日子。但是夢想呢?堅持了這么多年的音樂夢想,是說放就能放得下的嗎?更何況父親明確表示,要他繼續堅持下去,盡最大努力,一定要在這條音樂之路上,留下一些足跡,即便打了敗仗也無所謂。面對父親的包容與支持,克朗心里很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浪矢雜貨店”已經時不時的穿插在故事當中,因為它的作用就是替人解決煩惱。克朗也在心煩意亂的時候開始寫信給雜貨店,希望能得到一些幫助。而他也確實收到了雜貨店的回信。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其實雜貨店里寫回信的人是未來的人,也就是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克朗與二十一世紀的某個人,通過“浪矢雜貨店”,互相傳信(你也可以理解成穿越劇,雜貨店就是穿越的工具)。那些信穿越時空的隧道傳到了彼此的手上。
這個解憂雜貨店的回信因為是未來人寫的,所以對克朗來說,有很大程度上的前瞻性。回信內容多是:
“你堅持了這么多年,還沒混出個樣子來,你難道不清楚自自己有沒有音樂才華嗎”/
“你要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做音樂是有特殊才華的人才能做到的,你確定自己有那本事么”/
“父母含辛茹苦供你上大學,現在父親病倒了,你卻還要離開他們去完成你的偉大夢想嗎”/
“你要知道,你是你父母的兒子,為家里出點力也是你的責任”/
“除了夢想,還有很多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
“喜歡音樂沒有錯,但是無謂的去追尋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路,很愚蠢”/
“你可以把音樂當做愛好,也是愛音樂的一種方式啊”/
“趕快回家吧,回家當你的魚店老板吧!”...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回信時,克朗十分氣惱,怎么可以這樣直接的侮辱人呢?但是后來的幾封信,也讓克朗覺得痛快,因為他內心很清楚,也必須承認,雜貨店的回信說得很對,如果自己真的有才華,早就被人慧眼識珠了。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錯路了呢?但是父親之前的激勵,父親與自己的約定,讓克朗不得不決定回東京,即便他開始懷疑自己的本事,開始畏懼現實。
臨走前,克朗給雜貨店寫了最后一封信,并且在雜貨店前用口琴吹了一首自己的原創曲子《重生》。克朗可能永遠都不會想明白,為什么雜貨店最后一封回信竟然突然改了之前直接不客氣的措辭風格,卻變得禮貌起來,回信說道“你只是暫時放棄音樂,你的目標依然是成為音樂人”/“相信自己,你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絕不是白白付出的”/“會有人因為你的歌得到救贖的,你創作的音樂也必將流傳下去”/“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到生命最后一刻”!
回到東京的克朗,經常去日本各地的孤兒院慰問演出,并在“丸光園”兒童福利院認識了對音樂有著天才般才華的小女孩小芹,小芹在聽過克朗原創曲子《重生》后,只聽了一遍,就哼唱出了它的主旋律。克朗真心覺得她有才華。
關于克朗的結局:
那天晚上,福利院發生了火災,克朗為了救小芹的弟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他突然想到雜貨店的回信“你只是暫時放棄音樂,你的目標依然是成為音樂人”/“相信自己,你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絕不是白白付出的”/“會有人因為你的歌得到救贖的,你創作的音樂也必將流傳下去”/“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想,這是不是信上所說的最后一刻呢?他想,“爸,我也算是留下足跡了吧?雖然我打了一場敗仗。”
關于故事的結局:
絕代天才女歌手,在人山人海的體育館里,為歌迷們唱了很多首讓粉絲為之瘋狂的歌曲。尤其是最后那首,《重生》!
寫到這里,我又難過了第二遍。拋開小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克朗這樣的人有很多,我也是其中的一個。為了的夢想,一個人離家在外拼搏、漂泊,我們遇到過很多挫折,很多無奈,很多痛苦,很多歷練,但是老天爺的考驗永無止境,只有極為少數的那些人通過了考驗,而大多數的我們,其實沒有那么那么那么的優秀,所以我們像克朗一樣,依然平凡。也許我們的本質是善良的,是可愛的,是美好的,但是背著“夢想”這個沉重的外殼,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開始沒有時間與精力去在乎,善良是什么?可愛是怎樣的?美好,又是什么感覺?
我們走的很慢,很累,但奇怪的是,我們就是那么不厭其煩的愿意背著它,它可是我們的“夢想啊”,雖然你開始發現,似乎自己仍然原地踏步沒有向前;雖然你開始發現,自己開始模糊了對夢想定義;雖然你開始發現,自己似乎已經忘記了初心是什么;雖然你開始發現,其實,現在的你真的很想家,想念父母,想念兄弟姐妹,想念朋友,想念,過去!
但是,是的,你還要繼續,我們還要繼續。這就是我們啊...
親情,友情,愛情
開心,幸福,快樂
純真,安靜,美好
有一天,因為“所謂”的夢想,好多人,丟掉了它們...好多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丟掉了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