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簡單說說自己的領悟,供想邁入餐飲行業的朋友參考參考。
開餐廳時所有該遇到的問題都遇到了,整個餐廳從設計到實現,都是我和老萬一手打造,包括每一個燈泡,噴淋的位置都是我們經過深思熟慮親自去選擇的。哪怕一個靠背座椅,都是我經過研究了人體脊椎學而親自去打模具制作的。
我當時一門心思就是講品質,去過我三里屯媛石餐廳的朋友應該都了解我對品質的把控有多高。當我第一次拿到大廚開出的采購清單,我怒了,我強制要求,包括員工餐,不許使用谷氨酸鈉,也就是味精。說白了,我在后廚絕不允許看到任何不健康的添加劑。并且,我要求后廚用最新鮮的食材做出菜品的本味、本色。我們的火鍋和米粉,全部采用的是雀巢飲用水烹飪。高標準的要求隨之而來的就是極高的成本。但我始終認為,這是保證品質應該付出的代價,卻未曾想到由此出現的過度浪費。現在想來,烹飪注重食材的新鮮這沒有錯,但是,我錯在沒有理清食材在什么情況下應舍棄不用,哪些食材又屬于可用范圍之內。由于過度信任,我的后廚沒有監管,原料使用沒有標準。其結果,必將演變為浪費。
還有一點,我開餐廳之初就想做一個外賣品牌,主打羊蝎子外賣,因為我有秘制羊蝎子制作的方子,品質和味道自然不愁,網絡宣傳對于從事互聯網的我們也根本不叫難事兒,而難就難在了中央廚房成功的門檻兒太高了!首先是資金成本。之所以我選址在三里屯,并且選了個面積不小的餐廳,就是想把這里當作中央廚房,我的初衷是想降低成本,但我后來才領悟,當規模不夠大時,中央廚房的建設運營成本實在太高太高!除此以外,我還忽略了技術成本,中央廚房的建立不同于開餐廳,我卻混于一談,架構、冷鏈、質檢、物流配送等等,每個環節都需要足夠的企業體量去滿足。而我們那時候,根本不具備,也就是說,我的實力不足以撐起自己的野心!
后來,我意識到了內耗的問題,我的大部分利潤都被嚴重吞掉了。于是,我采取了應急做法,雖然我本身是財務出身,但我并不專業,所以,我請來專業財務高手支招,我花了很長時間對營收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并且計算餐廳的利潤、面積、費用、人流量、翻臺率,與同期做比較研究。問題找到了,但是,改正比重建可艱難的多,還好我們心態好,我認為創業本身就是迎難而上,所以,我們開始了艱難的復盤和糾錯。
但是,后來由于我選擇支持老公事業,放棄自己創業回歸家庭照顧孩子,所以,不好說通過復盤對自己刮骨療傷的結論如何。
總結而言,就是,做餐飲,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于對手,而是來源于內耗。從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管理體系的重要性,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1.流程梳理,消除內耗控制成本。2.搭建模式,拓展通路,增加營收。而要完成這兩個關鍵點,最重要的則是老板的自省和自我修復能力。向市場要增長的同時,也要向內部要空間,最終起決勝作用的,終將是老板自己的認知,只有提高了認知,才能有效的自我診斷,及時發現痼疾、快速解決困境。還有,增加營業額重要,但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營收也很關鍵。
海底撈的優秀有很多方面,而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自我修復能力。成功的品牌看似有相同的道路,其實不然,每個品牌都有屬于自己的DNA,模仿可以一時,但終究無法超越,無法完成每個人心中的夢想。
2015年的餐飲創業者: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