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逸安然
昨天小茹對我說,她突然發現我很久沒更新朋友圈了,慌亂之下,趕緊把我以往發過的動態重新瀏覽了一遍,然后給我發微信,確保我不是把她刪除了。我很訝異,這怎么可能呢。只是最近沒有什么新鮮事罷了。不過對于她突如其來的關懷,內心還是暖暖的。
忘記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太喜歡發朋友圈了。也許是生活的太過平和了,任憑歲月周而復始的流淌,驚不起一絲波瀾,抑或是獨處的時間久了就不愛表達了。誠然,更大的原因其實是我覺得生活原本就是屬于自己的,與他人無關,我們不是明星,真的不用什么事情都昭告天下。也不必向誰證明什么,只要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著,給家人一份踏實就足矣。
每天看著朋友圈的形形色色,突然發現我所關心的人和能參與的話題越來越少。有時候甚至無從下手,手指向上滑動十幾次,依舊是不勝其煩的微商廣告。朋友圈漸漸變得烏煙瘴氣,曾經的輝煌已付之東流。它不再是一個安靜而又干凈的圈子,而是搖身一變成了繁雜的購物市場和情緒發泄的垃圾桶。
朋友圈有三類說說被我歸結為垃圾說說,就是不愿意看到的。
第一種是生病時的“美照”。明明笑得燦爛,姿勢妖嬈,偏偏說自己難受的很厲害,看著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而下面一些共同好友的評論無外乎也就是吃藥了沒有啊?多喝熱水之類的。大概多喝水真的能包治百病吧。然后不久又會看到在評論區補充:“這也贊?太沒人性了。”大概人家只是想贊她人長得美,照片拍得好吧。
有時候我也在想,也許她們只是一些內心深處極其缺乏安全感的人吧。她們渴望得到大家的關心和關注。但這樣的說說是沒有意義的,對別人來說也是沒有營養的。別人表面的關心并不能解決實質的問題,而無病呻吟也只能讓人徒增反感。
要知道,你在別人心里其實真的沒有那么重要。關心你的人自然會時常詢問你的近況,不關心你的人也只是在看到說說的時候動動手指而已。
第二類是經常抱怨,一不順心就罵娘的。A小姐最為典型。下雨刮風怨老天,上班遲到怨公車,就連門前一棵歪脖樹都會礙她眼,在我看來這就是矯情病,得治。
曾經A小姐發過這樣一條狀態: “我是跟你有多大仇?”下面附上了醫院的一張掛號單。我一看原來是吃魚喉嚨卡了魚刺,去醫院拔刺去了。這倒霉孩子。
下面小C評論:“我感覺你喝口水都能嗆死,哈哈。”雖然評論的有點兒欠扁,但是平時被A小姐肆意的抱怨和無休止的發泄狂轟亂炸已經整到沒脾氣,現在看來也是情有可原的。A小姐伶牙俐齒迅速還擊:“我發朋友圈又不占你家的地!”
我看著不由得發笑。首先,朋友圈不是一個私密的空間,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個“公共場所”,你在里面大聲喧嘩必然會有人出面制止。如果只是想給自己看,大可以把它寫成日記,或者重新申請一個小號用來記錄自己的日常。其次,既然勇敢的曬出來肯定就是想給別人看的,那么就要做好接受別人評論的思想準備。你在里面吆喝,必定會引來圍觀。而這些圍觀者有的是來關心你的,有的是來看熱鬧的。被人看了熱鬧,又嫌人家看了熱鬧,當初你就不應該吆喝,不是嗎?
最近在看獨木舟的《荊棘王冠》,里面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其實我們每個人,展示給這個世界的不過是自己某一個角度的側面,而看到這些側面的人往往以為這就是我們的正面。
既然我們給人看到的都是側面,何不把側面都變成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讓大家都去欣賞我們,而不是嫌棄我們呢。朋友圈就是一個完全展示側面的地方,因為我們不一定什么事情都會在那里講,那么如果你展示的都是積極陽光的東西,大概就沒有人會討厭你吧。
第三類,就是時下最令人反感的——微商產品和企業廣告。朋友圈變成商業圈好像已經很久了,微商比比皆是,滿屏的廣告刷不完。
見過一個微商朋友發表的說說義憤填膺:多少女人,每天翻著朋友圈,嘲笑別人做微商掙錢;多少人,嫌煩說要屏蔽微商,自己卻一遍一遍翻著網頁,去找廉價的仿版。我只想說,我過的比你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尊嚴更獨立!我是微商,我自豪!
這怎么看都像是被洗了腦的感覺。我承認,努力賺錢的人值得敬佩,畢竟這是一個拿錢量人的社會,只要有錢,無論素養高低,都會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賺錢這一點并沒有錯,我們努力賺錢就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為了實現更高的理想等等,不一而足。可是朋友圈畢竟大部分都是好朋友,你把他們當作消費者,一點一點的消耗著你們之間的友情,未免有點不太妥當。
看到被微商刷屏的心情就好比你回到家坐在沙發上想放松一下,結果空降一唐僧在你身邊使勁給你講經的感覺是一樣的。誰還喜歡在原本充滿壓力的生活中再頭頂一片烏云呢。
曾幾何時,朋友圈還是個大花園,里面鳥語花香,讓人神清氣爽。疲憊的時候就欣賞一下朋友們各自種的花朵,那真是一種靈魂的放松,一份與紛擾隔絕的舒暢。
我們都喜歡正能量,它就像暗夜里的一道曙光,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希望。畢竟,誰的肩上都有重量。開心的事情總是可以讓緊張的心情暫時舒緩下來。
然而,朋友圈那些滿滿的負能量始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也無法指摘別人,那就釋放自己,把不喜歡的東西屏蔽,給自己的內心留一份安逸。
畢竟,我們還可以拋開一切,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