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借著兩次人機大戰的宣傳效應,人工智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而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就像古人敬畏天地鬼神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天性,AI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
AI的崛起,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革命,其在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方面的意義絕對超過我們現在的想象和預測,也不是一兩篇文章能講清楚的,這里先從AI與人的發展這個角度談一談。
01 人的本質是什么?
人的本質是什么?答案有很多種,但從現實性來看,就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也就是說,你之所以是你,體現在與你發生聯系的全部事物上,你是父母的兒子、愛人的伴侶、孩子的父母,你讀過的書、上過的學、認識的人、經歷的事等等,這一切加起來就是你。
即使你逃到天涯海角,這些東西已經造就了你的心智,成為了你,永遠也甩不掉。
人為了生存和發展,無時無刻不處在各種關系之中,這就是人生的本質,逃無可逃。
而對于人來說,任何關系都是束縛,都是不自由。
農民為了生存,離不開土地;工人為了生存,離不開工廠;子女為了生存,離不開父母;愛情和婚姻,不管是為了傳宗接代還是感情需要,同樣都是束縛。
很多人追求自由、厭惡工作,向往有一天能夠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
這是因為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束縛,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去和企業、市場、他人發生聯系,用勞動創造價值。但這并不是人的本性,好逸惡勞、趨利避害才是。
正是由于各種關系的束縛,人就始終是不自由的。
所以,佛家講究四大皆空,心無滯礙,拋卻一切欲念,獲取心靈上的絕對自由。但這是出世的思想,是通過個人修行達到的,跟咱們講的不搭嘎,我們要講的是社會進步(AI崛起)對人發展的影響。
02 人都要處理好哪些關系?
人類自誕生以來,所做的一切無外乎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
首先,任何時候人都必須解決生存的問題,也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不需要任何高深的理論來解釋。
從原始人開始,人就開始戰天斗地,開荒種田、打獵畜牧、伐木養蠶,通過直接生產從自然中獲取衣食住行的生活資料。
隨著生產力發展,直接生產的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只要人類物種不發生變異,就會一直存在著。
由于社會分工,大多數現代人已經不再需要從事種植糧食、開采能源、冶煉金屬等直接生產,但為了生存,仍然必須去勞動,只有這樣才能獲取基本的生活資料。
所以人是一直被生產資料牢牢束縛著的,為此不得不去勞動和工作,這可以稱之為物質上的不自由。
那些所謂的財務自由者,只是努力工作后財富積累到足夠多,也并不是不需要勞動就獲得物質上的富足。
其次,是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與人的關系是由人與自然的關系決定的,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國家制度、社會秩序、道德倫理和法律規范。
統治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其精髓正是為封建時代處理人與人關系提供了一種框架和秩序。
你想做一件事,法律上允許嗎?道德上會受譴責嗎?是否會與他人發生沖突?這些東西會讓你瞻前顧后,最后只能選擇做出符合現行規則的事,這可以稱之為行為上的不自由。
最后,人要處理好與自我的關系。
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當你每天忙碌完了之后,會不會被莫名的空虛和寂寞困擾,你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否認同自己的人生,是否明白生命的意義,這些就是人與自我的關系。大多數宗教和哲學的最高宗旨就是處理好人與自我(神)的關系。
這放不下,那想不開,這可以稱之為心靈上的不自由。
這三種關系都是對人的束縛。
03 人類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人類發展的方向,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解放自己,讓人從各種關系束縛中解脫出來,不斷實現更高意義上的自由。這既是人類發展的終極矛盾,也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源泉。
人類已經發生的歷史就是這樣,將來要發生的也是如此。
人類一切的科技進步,生產工具和機器的不斷改進,都是為了從自然界中獲取更多的生活資料,同時又付出更少的勞動。
農業時代,農具把人從森林里解放出來,人不用再像以前茹毛飲血、吃不飽穿不暖了,卻又把人綁在了土地上;
工業時代,工業機器把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人不用再像農業時代那樣從事繁重的農業生產了,卻又把人綁在了工廠;
信息時代呢?AI大量應用后呢?尤其是強AI出現后呢?
AI本質上是一種機器,是一種工具。對于人類來說,他和原始人發明石器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為人類所用的工具,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
AI的到來,正是要把人從工廠勞作中解放出來!
換句話說,AI,就是來搶人類飯碗的!
富士康的員工們,有了AI,你們再不用像機器一樣,每天在枯燥的流水線上加班工作N多個小時了。
不過不用過于擔心丟飯碗,因為等那一天到來時,這個世界上可能已經沒有Iphone這種東西了!
隨著AI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尤其是等到強AI大量應用后,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已經變為數據和算法了,絕大多數直接生產和服務,都會由AI取代。
這是發展方向,也是必然趨勢。就如計算機代替算盤,手機電話代替飛鴿傳書,汽車代替馬匹一樣,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原有行業的從業者必然會面臨失業和轉行。
所以,對這個問題不必再懷疑,那只是早晚的事。
以今日科技發展的速度,有生之年說不定我們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