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一直讓人覺得神秘,佛洛依德第一次找到了打開夢境之門的鑰匙。
《夢的解析》系統的論述了解夢的方法。精神分析對于夢的假設是:在人熟睡之時,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警衛」也會睡著,由此潛意識便偷偷溜出它的駐留地,來到意識的領地。
也就是說,佛洛依德認為夢是潛意識的表達。同時,出于對「力比多」的重視,夢中的很多情況都被視為「性表達」,比如花瓶被等同于女器,而竹竿等就會被解釋為男器。
在佛洛依德看來,夢的重要功能在于滿足潛意識欲望。
阿德勒對此很不贊同。他說:如果說夢境是一種滿足,那么每件事都可以說是一種滿足,每一種概念,都是從潛意識深處浮出,來到意識層面。
阿德勒對夢的看法延續了他的基本概念,自卑與超越。他認為夢都是帶有目的的夢,這個目的就是優越感的需要。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兩個學生在考試前夕,做了兩個不同的夢。其中一個夢見自己「跌到」在路上,另一個夢見自己「攀爬」高山。
在我們不了解夢者的情況下,通過分析也可以知道,夢見跌到的那位學生一定很害怕考試,并認為自己無法通過考試,因此才需要用一個意外來延遲失敗的到來,以維持住那份優越感。
與此相反,夢見爬山的學生則是個努力奮斗的孩子,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考試。當然,結果未必能夠如意。但重點在于,他的自信和他的努力,表現于夢中就是登上山峰。
所以,夢對于阿德勒來說,跟清醒生活并沒有什么不同,也同樣遵從人生風格。
這是阿德勒的看法,讓我們比較下同時代的另一個巨頭,榮格怎么看?
眾所周知,榮格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觀點——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作為一種人類集體本能的象征,與個人潛意識遙相呼應。
與此對應,榮格對夢的看法是,夢分兩種:小夢與大夢。小夢是個人潛意識的表現,大夢則關系著集體潛意識。
在解夢的方法上,榮格也有獨特又迷人的地方。他不用自由聯想法,而是喜歡分析一系列的夢,將多個夢進行整合性分析。具體的分析中,使用他的另一個概念——原型作為武器。
比如,在夢中夢到白胡子老人,可能是「智慧原型」,注意他說的話總能夠得到一些平時不可知的洞見;夢見被人追,怎么也甩不掉,則可能是「影子原型」,是被個人忽視或拋棄的心理部分。
后來也出現過很多解夢的方法,比如格式塔心理學,采用一種扮演的方式進行解夢,更加注重創造性的領悟。
就我個人而言,喜歡采用意象語言來解夢。這種方法跟榮格解夢法的本質是相似的,認為夢中出現的內容都會帶有兩個層面的內容:個人意象和集體意象。
集體意象是人類共同的感受,比如火代表著溫暖,熱情,活力等。而個人意象則是跟個人有關的感受,比如若夢者小時候被火所傷,則火對他意味著可怕,恐懼,傷害。
因此,解夢要根據個人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因此會有一句話: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解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