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漫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國有句俗語:“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它出自明.吳承恩的《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意思是說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人生在世,人人難免不遇到困難。此時,如果向身處困境的人,伸出友愛之手,給予他們善意的幫助,他們不但會樂于接受,而且會心存感激。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晚上打著燈籠趕路。有個路人很奇怪地問:“你本來雙目失明了,燈籠對你來說一點用處也沒有,你為什么還打著燈籠?這不是浪費燈油嗎?"
盲人聽了,慢條斯理地回答道:“因為我在黑暗中行走,別人看不見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倒。而我提著燈籠走,燈光雖不能幫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卻能讓別人看見我,這樣我就不會被別人撞倒了!"
這位盲人用燈光為別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為他人帶來方便,同時也保護了自己,正是“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茫茫沙漠的兩邊,有兩個村莊。從一個村莊到達另一個村莊,如果繞沙漠得走20多天;如果橫穿沙漠,只需三天便能抵達。但橫穿沙漠是非常危險的。
后來,有一位智者,讓村里人買來幾萬棵胡楊苗,每300米一棵一直栽到了沙漠對面的那個村莊。智者告訴大家,如果胡楊有幸成活了,大家就可以以樹為路標;如果胡楊樹不能成活,那么每一個行者經過時,將枯樹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淹沒。
然而,胡楊樹栽上不久,全都被烈日烤枯了,枯樹成了路標。大家照著智者的指點辦,沿著路標走了多年。
一天,村里來了一個僧人,他要去對面村莊化緣。村民告訴他,經過的時候,遇到要倒的路標,一定要向下插好,遇到快要淹沒的路標一定要拔起插好。
僧人走了一天一夜,走得兩腿發軟,渾身乏力,遇到一些快要淹沒的路標,他也懶得動手去拔一下,他想,反正自己就走一次,管那么多干啥?
僧人走到沙漠深處之時,靜謐的沙漠突然狂風大作,飛沙漫天飛舞。許多路標都被淹沒、被卷走了。風沙過后,他再也走不出沙漠了。在氣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當初按村民吩咐去做,即使沒有了進路,卻還有一條退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