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想要成為某個行業的標桿,最好的做法就是搶先制定行業標準。而要制定行業標準,你就得對整個行業的情況有個全面具體的了解。簡單心理的野心極大,眼光獨到,把這個事給做成了。
2016年11月30日,簡單心理和北大心理咨詢中心聯合發布的《2016心理健康認知度與心理咨詢行業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我有幸拿到了一本紙質版。翻閱之后,突發奇想,我完全可以從中挑我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寫篇文章。因此,這篇“解讀”會具有我強烈的個人色彩,會有我的各種“胡說八道”,真的一點也“不靠譜”。
不過,特朗普看著“不靠譜”,還不一樣當選美國總統?
二、你不知道的心理咨詢亂象
要概括我國的心理咨詢亂象,其實一句話就夠了:牛鬼蛇神太多,來訪者不舍得付費。
08年汶川大地震那會,我還在華南師范大學讀心理系的本科,有感于當時全國大部分學過點心理學的都涌去災區開展“圈地運動”,我寫下了文章《心理學人,請你從神壇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中以1948年世界醫學會《日內瓦宣言》為開頭,寫下了“光環背后總有陰影,善良總是與丑陋相伴。”“ 心理學知識不是擺在神壇上供人朝拜的神像,它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圈內人才懂的專業術語。心理學知識,應該是為全人類進步所服務的普世價值。”
我無力地呼吁:“ 當心理學人不再是‘神’,或許,我們能做的會更多。 ”
一轉眼,九年的時間過去了。
給我們研究生上課的某老師在和我們聊心理咨詢界的趣事時隨口提起,某著名作家,讀了個心理學的博士,之后出來做了一段時間的心理咨詢,就再也不做了。
為什么?因為一個人半路殺進心理咨詢,卻沒有經歷足夠時長的專業督導,怎么可能應對得了那么多慕名而來的來訪者的“狂轟濫炸”?更何況,做心理咨詢的收入與其寫作的收入相比,性價比實在太低了。
而給我們研究生上心理咨詢課的老師則說,我現在做咨詢的價格是一小時兩千,但是請我做咨詢我也不做。
為什么?因為他上兩個小時的課的課酬是五千起,上課可比做心理咨詢輕松多了。
按照《報告》所稱的來訪者平均預約咨詢9.625次,平均消費4631.15元來算,來訪者平均一次咨詢的消費,才481.16元。就這樣的收費水平,還被大部分來訪者認為太貴了。
與此同時,大部分心理咨詢機構卻大肆宣傳心理咨詢師收入高,以此吸引更多人參加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大賺無知者的培訓費。至于后面你是不是真的能獲得所謂的實習機會,能不能時薪上千,人家又沒和你簽合同,壓根不用為你負責。更何況,你參加了培訓,還不一定考得到證,考到了證,也不代表你就能做心理咨詢了。
我就認識不少考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的人,連心理咨詢最基本的倫理要求都不懂,想想真是可怕。為了能夠讓來訪者甘心掏錢,他們就敢于變著法子“哄來訪者”。什么“身心靈”、“星座”、“塔羅牌”、“脈輪”,不管科學與否,是否有效,全都用上。
三、“病人”多,需求大,專業人士少
從《報告》上看,以全球“病人”多這一情況來推論我國“病人”也多,應該還是說得過去的。而“病人”多,自然對心理服務的需求也就大了。不過,有需求并不等于有付費意愿,這中間還隔著十萬八千里路。很遺憾,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默默忍受自己身上的各種心理問題,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去需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那考到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的有多少呢?超過九十五萬人!
考到國家心理咨詢師證了是不是就可以給別人做心理咨詢了?
當然不是!
如果你在簡書上搜索關鍵詞“通過”“心理咨詢師”,你會看到不少文章是介紹自己如何用一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通過心理咨詢師考試的。看完之后,請細想一下,如果給你做心理咨詢的人就是這么一個人,他從來沒系統學過心理學,就憑著較好的記憶力和較好的考試能力考到了證,沒有任何實踐經驗,你還愿意找他做心理咨詢嗎?
一般來說,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需要通過足夠長時間的個人體驗(即咨詢師自己作為來訪者,體驗心理咨詢的過程)和督導(自己做一小時咨詢,就接受督導師對自己一小時的督導)。這些都是要花錢的啊,沒有足夠的金錢支持,真的很難成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另外,我國咨詢師的流派分布,還是以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為主,這一部分占到了80%。因此,來訪者的平均咨詢次數多,也就不奇怪了。
按照簡單心理的規劃,培養一個成熟心理咨詢師,至少需要20年。人生,才幾個20年啊。
四、一些“不靠譜”的建議
1、如果你需要心理咨詢,到你所在城市的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預約咨詢,會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2、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有,簡單心理上的咨詢師也可以考慮。
3、視頻咨詢的效果與面談相當,比電話或文字咨詢效果好。
4、別以為休閑娛樂能夠解決心理問題,解決根本問題還得靠心理咨詢。
文章轉載請聯系我的經紀人 @bing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