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故鄉,在大興安嶺南部的一個偏僻的山溝里。每到孟春之際,蒲公英就蘇醒復活,比賽似的,把頭伸出地面,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它們睡了一冬的懶覺,憋足了渾身的力氣,挺直了腰板,不怕春寒的雪,也不怕料峭的風,舒展它們的英姿,給這個荒涼的春又增添了新奇的生命。
蒲公英是它的學名,它的俗名叫婆婆丁。婆婆丁在中醫《本草綱目》中有明確的記載:“藥名:蒲公英,又名:耨(nou)草、金簪(zan)草、黃花地丁;氣味:甘、平、無毒.入足少陰腎經君藥.主治:婦人乳癰紅腫、疳瘡疔毒.散滯氣.化熱毒.擦牙烏須發.壯筋骨.亦可入陽明太陰經.凡治乳癰.以忍冬藤同煎湯入酒佐服.是奇效也;還可治濕熱黃疸等病。”也就是說是清熱解毒的好藥、好菜。它既補腎經、壯陽氣,也是治愈婦女乳癰、瘡癤的最佳首選。所以,每到春天,婆婆丁是我們北方人必吃的一道野生小菜。
一,婆婆丁的記憶
初春, 奶奶邁著小腳領著我,左手拎著小筐,右手拿著一把彎刀,興致盎然地來到村頭的地邊挖婆婆丁。奶奶告訴我:在早春時節挖婆婆丁要找山的陽面,那里窩風,曬了一冬的太陽,那些婆婆丁醒得早,長得大。我跑在奶奶的前面給她找,可我怎么也沒有奶奶找的多,她老人家在后面一邊找一邊挖。而我卻一會兒這看看,一會兒那看看,卻看不到婆婆丁。
奶奶告訴我說:“找婆婆丁和做事是一樣的,不但要有耐心,還要細心,才能找到。因為是早春,地面上的荒草還沒有退去,把它們掩蔽著,你不細心是看不到的”。我按著奶奶的說法去找,果然看到了:一顆,兩顆,三顆,哇!一片片的,一顆接一顆,它們剛剛露出地面的葉都呈現淺褐色,即接近土的顏色,又有些新綠在蕊間;
我問奶奶:“為什么婆婆丁要這樣的顏色呢,讓我看不清?”奶奶說:“婆婆丁的葉尖呈褐色,是因為被早霜春雪的凍之后又被暖陽照射才這樣,它的蕊沒有凍著所以才顯得鮮嫩。如同我們人一樣,你們小孩沒有長大,所以都顯得天真稚嫩;我們大人經歷的事情多了,都顯得老練,就是這個道理。”,“哦!”我似懂非懂地應著。心想:奶奶怎么懂這么多的道理呢?哦,我知道了,曾經聽媽媽說過,奶奶的父親是一位東北什么大軍閥的翻譯官,也算是仕宦家庭吧,奶奶念了好多書,也算是有學問的人了。我還有疑問正要問奶奶:這種野菜為什么叫“婆婆丁”呢?
奶奶接著說:“你知道它為什么叫“婆婆丁”嗎?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奶奶還清了一下嗓子說:“從前呀,有一個小女孩叫點點,是窮人家的孩子。她的父母由于家里太窮了,又養了好幾個孩子,家里生活實在維持不了,在無奈的情況下,母親在她七歲的時候讓她做了“童養媳”。“童養媳”就是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被廉價賣給婆婆家,等她長到十六周歲的時候,就讓她與丈夫結婚的一種舊社會的風俗,很多童養媳到了婆婆家都受婆婆的虐待。點點很懂事,到了婆婆家后不受氣,很受婆婆的喜歡,像閨女一樣待她。婆婆教她做針線活、教她做家務活,還教她識字寫詞章。幾年后點點就出落個既漂亮又文靜的大姑娘。等婆婆給她們辦了結婚后不久,婆婆就病了,點點特別孝順,精心地伺候,她即忙家務又照顧婆婆。三年多婆婆的病好了,可是她卻累病了,婆婆著急給她調理治病,可是,怎么也沒有治好。死了以后,婆婆把她的尸體埋在他們家北山的山腳下。婆婆天天去她的墳頭上哭。后來就發現她的墳前長出一顆又大又俊的嫩菜來,慢慢地長高,慢慢地開了一朵大黃花。婆婆很喜歡,心想一定是點點。果然,一天夜里點點給婆婆托夢說:那顆嫩菜就是我變的,是孝順婆婆的,說完就沒影了。婆婆醒了才知道是個夢。從那以后,點點的墳前就長出一片片的嫩菜來,當婆婆挖回去吃了之后,覺得有些清苦卻很可口,慢慢的婆婆一家人的身體都非常健康。村里的人們知道了之后都紛紛地去點點的墳前挖這種嫩菜。都知道它是“點點”變的,所以人們就叫它“婆婆丁”。后來“婆婆丁”這種功效被廣為流傳,還能治愈很多的疑難病癥,就被一個叫李時珍的名醫給記載到《本草綱目》里了,一直流傳到現在。”奶奶的故事講完了,而我還沉浸在那個即有趣又有些悲壯的故事里。當時我很小,不得不被“點點”的孝順所感動,也不得不被婆婆的慈愛所折服,雖然說不清那個叫“點點”的偉大,卻總覺得有些中國傳統的美德蘊含在里邊。
在我童年的記憶力里,每到初春初春,奶奶都要導著她那小腳,去野外挖婆婆丁,直到她老人家去世。
二,婆婆丁的真跡
自從奶奶去世后,每年春天挖婆婆丁的事就落在母親身上。除了吃幾頓外,還要多挖一些曬干,到了冬天備用,誰有個不舒服不用吃藥,熬點婆婆丁水喝了就好。
后來,我念了初中上了大學,當我放假回家,雖然趕不上早春時節的婆婆丁,但是到了暑假,婆婆丁雖然老了,我還會纏著母親去村邊地頭挖點回來,用清水泡好洗凈,炸點雞蛋醬,就著大碴子粥,嚼著婆婆丁!那才是我最痛快的美餐。其實婆婆丁還有好多種吃法,比如:用它做餡包餃子;用它燉土豆塊,用它燉排骨……等等,都是上好的農家小菜。
記得鬧“非典”那一年,人們都熱衷于板藍根的消炎預防,有些大小板藍根的廠家一時被搶銷一空。母親驕傲地說 :還去湊那個熱鬧呀,咱家的婆婆丁比板藍根好多了。我們村里那幾天都去山邊地頭挖婆婆丁,回來熬水喝預防非典,我們村里的鄉親全都平安無事。
在一次偶然,得知單位的同事小李,她母親得了扁桃腺炎,由于到醫院打針吃藥,不見好轉,體溫高燒不退,扁桃腺腫塊增大。醫生建議住院手術治療,但是,醫生有個提議:把這個扁桃體摘除后,人體就失去了免疫力。醫生說這是個矛盾,可是像她母親這種病例很少見,因為是扁桃體,是人體中樞神經和免疫力的中心樞紐,稍有不慎會有其他病變發生。所以,在手術前要家屬簽字畫押,出現一切后果自負。怎么辦呢?這不僅難住了醫生,更嚇壞了小李全家,她在單位里愁眉苦臉,又唉聲嘆氣地說:“張姐,你說怎么辦啊!我母親的病真的很棘手,也很危險”。然后就把她母親的病情和在醫院的情況向我訴說了一遍,她一邊說著還一邊哭泣著!
“別怕,不行你就試著給阿姨熬點婆婆丁水喝,那個婆婆丁就是清熱解毒解郁的,沒準阿姨的病就是一種郁熱癥呢!”我也沒加考慮,隨口就告訴了她。
“那么多婆婆丁,上哪里去找呀?”小李焦躁不安地說。
“沒事,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我給家里打電話,讓我媽媽給寄來就ok了,因為我家里就有曬干的。”
“那好呀!張姐,麻煩你了,越快越好,拜托了!”小李又高興又著急地說。
我接著就給母親打過電話,還特意囑咐:越快越好!沒到三天母親寄的婆婆丁就收到了,她是用快遞郵的。母親還叮囑喝沒了再給寄。
幾天后,小李樂呵呵地告訴我:“張姐,我得怎樣地感謝你呀!我母親自從喝了婆婆丁水,她的病情很快有了好轉!幾天來醫院檢查結果:郁塊減小,體溫恢復正常!”
不用謝,要謝就謝‘婆婆丁’吧!”我也很激動。其實我說的這個“婆婆丁”就是奶奶講得那個“點點”呀,小李怎么會知道呢!
三, 結語
現在,蒲公英的奇效不僅傳遍全國,乃至全世界。前幾年,一位有心的大棚菜農,把它移栽到大棚里試種成功。現在風靡全世界的”苦菜“就是我們吃的'婆婆丁”。不論城里人還是農村人都愛吃這道小菜。更不用去山里地邊去挖那個紫中帶綠的婆婆丁了。它經過大棚的栽培,長得即鮮嫩又清脆,想吃了隨便去菜市就能買到。
我愛家鄉的一草一木,可我更鐘愛的還是那個來自“點點”的婆婆丁,我們也習慣叫它“婆婆丁”!
它不是名菜,但是人人都愛吃;它不是高貴的名藥,但是它有治病的奇效;它不是名花,但是它有耐寒的品性,生存條件簡單,只要有土的地方就有它的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