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書,一開始奮發向上,卻沒看完一半就厭倦了;
立志跑步,一開始興致勃勃,可沒過一周就歇菜了;
說好減肥,一開始信心百倍,但過一陣子就放棄了......
以上情形你是不是也很熟悉?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總是因為一些事件或者話語的刺激后,信誓旦旦立下某些決心,“我一定要……“,但結果卻往往只是三分鐘熱度,最終不了了之!
到底怎么樣才能堅持下去呢?
美國作者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一書中,提出了微習慣的概念,所謂“微習慣”,重點強調的是“微”,即簡單或小的意思,也就是把習慣進行大幅縮減,減小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比如你把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做1個,把每天背100個單詞縮減成每天背1個,把每天寫1000個字縮減成每天寫50個字,像這樣把一個習慣進行大幅縮減,就叫做微習慣。關鍵在于,要把目標設定得足夠小。
?1、什么在阻礙我們培養習慣
在介紹微習慣為什么有效之前,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在阻礙我們培養習慣?
養成一個習慣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受到兩個方面的阻礙:
一個是無法開始行動。比如你想跑步,下班回到家后,你習慣性吃完飯往沙發上一坐,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或者看電視,感覺非常舒服,這時候要你爬起來去跑步,你往往動都不想動,最后就變成了,算了,今天加班已經很累了,明天再開始跑吧,日復一日,跑步計劃始終沒有提上日程。
第二個阻礙是無法堅持。有時候你鼓足了勇氣開始行動了,但堅持幾天還可以,一周,兩周,一個月之后常常就放棄了,這是很常見的結果。
2、為什么微習慣有效
之所以采取微習慣,就是因為微習慣可以有效解決我們上面提到的兩個阻力。
首先,因為微習慣的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以思議,所以我們不會難以行動。1個俯臥撐,1個單詞,50個字,對你來說輕而易舉,于是你輕松突破第一個阻力。
另外,因為你把目標設定得足夠低,只要多做一點點我們就能超額完成任務,也就不存在堅持不下去的壓力,所以第二個阻力也會被迎刃而解。
說到這,你可能會有疑問,每天1個俯臥撐,每天1個單詞,這個行動量也太小了吧,真的能有效果嗎?
事實上,人的大腦是非常抗拒改變的,如果要養成一些比較難的習慣,我們就得消耗很多的意志力,可是我們很難一直擁有充沛的意志力,而微習慣,因為把目標設定得很小,所以只需要消耗極小的意志力,就可以讓大腦以低成本啟動,大腦根本還沒來得及對這個行為產生抗拒的時候,行為就發生了。而一旦行為發生,身體的螺旋狀激勵機制就會引導我們進行更多的行動。
比如做一個俯臥撐和做十個的準備動作是一樣的,所以做完第一個,就很容易做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當你寫完50個字的時候,腦海中的思緒已經有了,再多寫幾十個字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因此,大腦就是在這樣的誘惑和動力下,一點點實現你想要的目標。
通過微習慣的方法,我們不會因為沒有完成目標而感到挫敗,相反,我們會因為每天堅持取得的小成就而不斷增加慣性,不斷堅持下去,最終把微小的習慣培養成大習慣。
3、如何應用微習慣
那究竟該如何應用微習慣呢?在書中,作者把微習慣的應用梳理成了八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關鍵在于把目標設定得足夠小,比如,每天做1個俯臥撐,每天背1個單詞,或者每天寫50個字。
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在實踐微習慣之前,你要好好想想,你要培養的這個習慣會給你帶來什么好處?比如你為什么每天要做一個俯臥撐?只有了解了每一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它才能為我們帶來動力。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想想我們應該在什么時候完成微習慣,可以是具體時間,也可以是某一行為方式之后或之前,比如我是每天早上7點看書?還是早餐前半小時和睡覺前半小時看書? 有一個明確的習慣開始起點,你會更容易堅持下去。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微習慣達成以后用什么獎勵激勵自己繼續行動。
第五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每天記錄習慣完成的情況,可以在日歷上打鉤或利用手機軟件記錄成果,對習慣養成進度不斷監控和調整。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一旦開始以后,如果有可能就盡可能超額完成目標,而不僅僅是只做一個俯臥撐。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不要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超額完成,就提高原有設定的目標,比如,當我們開始每天寫50個字,可能過一段時間后,你會覺得這個目標實在是太低了,你覺得自己有能力每天寫1500字,因此你把目標設定提高到1500字,不能這樣,你只要繼續堅持每天完成50字的目標就好了。微習慣的優勢就是始終把目標保持在微小的狀態。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在習慣沒有最終養成之前,不要著急停止微習慣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