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老師心理學課講了孩子從一元關系到三元關系的過程,對照下女兒的過去,還真是這樣。
一元關系,剛出生的到6個月左右,這段時間嬰兒和媽媽之間的關系在嬰兒看來就是一體的。所以經常離不開媽媽,有人抱一看不是媽媽也會哭,我們老家稱為“能認識人了”。一哭媽媽就知道我醒了,我餓了……在當時的世界里是沒有其他的人存在的,只有她和媽媽是一個整體。
二元關系,大概是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孩子會慢慢體會得到媽媽和自己是兩個人,同時呢因為之前都是和媽媽看作一個整體的,所以這段時間孩子就挺矛盾的。既然是兩個人的關系,當時就沒有爸爸什么事了。女兒后來會學著說不,不想做的她,她想做媽媽不讓做的都會開始和媽媽對著干,孩子和媽媽兩個人之間開始爭奪控制權,媽媽想著小孩子懂什么,想以自己為主導,孩子聽她的。當然孩子這個時候也慢慢學會了讓人聽她的方法-那就是哭唄。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一哭媽媽就投降了。
那個時候女兒想要做一件事,比如要吃糖,不給買,就開始一遍一遍的要,實在不行,最后一招就是哭唄。大多數時候都能實現。
當時確實對爸爸沒有什么特別的依戀?;径际撬蛬寢屩暗亩P系。這個階段如果媽媽能做到無條件的愛,那孩子一般都會形成自信的性格,因為她知道有個媽媽深深愛著她,她也愛媽媽。
三元關系是在3-6歲。這段時間孩子會發現生活中不止有她和媽媽,還有爸爸的存在,終于該爸爸上場了。于是就變成了她,媽媽和爸爸三元關系。
除了孩子這個時候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從家里逐漸拓展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這時候爸爸才真正派上用場。因為爸爸會帶著他去探索外面更廣播的世界,這一點爸爸有著先天的優勢。
孩子也慢慢學會處理這種復雜的三元關系。她需要同時處理好爸爸和媽媽兩個人的關系。女兒也就是在三歲以后突然變的特別喜歡我,有時候外地出差幾天,見不到我就會哭鼻子。可能就是因為我經常帶著她出去玩的原因吧。
女兒在這個階段也學會和爸媽相處,在我們家里她看進來更像是個中立的角色,媽媽對爸爸做了什么她認為不對的事,比如她媽媽開玩笑說讓我別回家了,女兒聽到后就會像大人一樣會對她媽媽說,你再說我爸我就把你趕出家門,不讓你回來了。反之如果我說了她認為我對她媽媽說了不好的話,她也會幫著媽媽來“對付”我。
我經常說女兒是家里的“小法官”維護著家庭里的公平正義。哈哈……一點都不偏袒哪一方,她會堅決維護“受害的一方,并和這一方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女兒用她自己的方式很好的處理了我們這個家庭里復雜的三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