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在南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材。
說起蓮藕的做法,不知道大家會先想到什么呢?藕丁炒肉?涼拌藕片?藕粉?蓮藕排骨湯?清炒藕片?
也許是地域的關系,也許是飲食習慣的關系,在我們老家,很少有那種適合清炒和涼拌的比較爽脆的蓮藕,一般比較常見的,是那種粉粉的蓮藕,適合煲湯。因蓮藕具有清熱解淤、涼血滋潤的功效,夏天和秋天的時候經常出現在餐桌上,但是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出現在餐桌上的蓮藕一般只有一種形式,那便是蓮藕排骨湯,而清炒和涼拌,抱歉,在離開家鄉讀大學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蓮藕還能這么做。
此外,蓮藕在我們家鄉也經常會用來做一些甜食,比如,糯米甜藕,就是將浸泡好的糯米塞入蓮藕的孔眼里,加紅糖、冰糖整根慢慢熬煮而成,直到軟爛入味了,再撈出切片,釀著糯米的藕片整齊地擺在盤里,薄薄裹著的一層糖晶瑩剔透,映著藕的紅糯米的白,顯得分外誘人,用筷子夾起一塊,還會拉起幾根細細的絲,分不清是藕絲還是糖絲。這種甜食,小時候在逢年過節時是相當受歡迎的一道小吃,但平時吃的人比較少。
我們有一種更家常的用蓮藕做的小吃,蓮藕粉。
不同于江浙地區的名小吃藕粉,我們不是經過很復雜的制作工藝將蓮藕制成粉而后沖泡食用,而是用新鮮的蓮藕擦成泥后加糖煮成的蓮藕粉,說是蓮藕粉,其實更像是蓮藕羹。
小時候,在我外婆家的隔壁巷子口,常年有一位胖胖的大媽擺著蔬菜攤子。每當蓮藕上市的時候,她的攤子上除了碼得高高的蓮藕,還會出現一個好像被砸掉一半的敞開的破壇子,就是我們用來釀酸菜的那種黑黑的土肥圓壇子。而這個洗得干干凈凈的壇子敞開的粗糙的內壁,就是用來擦蓮藕的。
臨街的攤子前人來人往,但當看到那只壇子時,很多人會停下來,和老板娘招呼一聲:“給我來半斤蓮藕粉!”“好嘞,等一下。”大媽從那堆還帶著泥的新鮮蓮藕里挑出合適的,去皮,洗凈,然后就用胖胖的手抓著胖胖的蓮藕開始往壇子內壁擦,隨著她手臂的快速擺動,蓮藕在她手中迅速地變短,而壇子上則慢慢地附著著新鮮的還帶著汁液的藕粉,湊得近的時候,仿佛能聞見蓮藕的那種清香。
每次拎著大媽遞過來的一袋藕粉,牽著外婆的手回家的時候,我總是雀躍而期待的,這意味著,到下午的時候,外婆就會從廚房里端出一碗煮好的藕粉,清甜,滋潤,和綠豆沙的口感相似,但更加的清爽,一碗下去,感覺夏日的燥熱都被驅散了。
我們老家常常會根據時令不同煲些不同的湯湯水水。而這一碗藕粉,大概最是老少皆宜了。對小孩子和老人來說,它能清熱滋潤,卻既不會太涼性,也不會太熱性,最是合適不過了。同為清熱降火的食物,苦瓜湯與荷葉水都稍顯過于寒涼了,并且略帶苦味,并不是很受小孩子的歡迎。
然而這一碗藕粉也終究逃不過時代的變遷,前幾年回去,巷子口大媽的蔬菜攤子已經不見了,家鄉的小孩,也少有人知道那用壇子擦出來的藕粉的味道。
現在更多的,是在家里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做出來的藕粉,同是用新鮮的蓮藕,因為每個家庭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味道也有所差別。
在我們家,按照我媽媽的法子呢,一般是選用新鮮的蓮藕,大約一斤二兩左右加三碗水的比例,將蓮藕切成丁,清洗后浸泡一會兒,再加水加適量糖,放進有自動煮熟功能的豆漿機里,打到濕豆那一檔,等到提示音響起就可以享用了。
用豆漿機做出來的藕粉,其實比用壇子擦出來的藕粉更加的細膩均勻,泛著微微的粉色,口感更好。然而我總覺得再也不會有什么藕粉能比得上童年記憶里的那一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