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齊物論》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本課筆記:
我們都是以成見作為自己的老師啊。面對一件事情,我們往往是根據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成見去解釋。真正指導我們的是成見而非真相。都以自己的信念制約為對為大為尊,基本是不考慮事實的,有情緒的時候更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和信念模式,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每個人的老師。不要以為自己是對的,誰還沒成見?不僅只有權威的人有自己的觀念系統,偏執于一己之見的人,也有自以為自己是權威的感覺。即便傻瓜也有自己的成見。
如果心里沒有成見或者我執,是不會跟人起是非的。一定是有了預設的觀念,我們才會以辯論的態度去面對別人。人沒有成見,卻有是非,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我們心里開始有是非,有辯論開始有情緒的時候,一定是我們心中有了成見在先。所以,不要先去處理那個引起我們情緒的事情,要先去處理自己的成見,偏見,執著。這個成見不等于是真相和事實,只是我們的我以為。
莊子覺得,人的觀念有多么強硬牢固呢,就算有像大禹這樣的神人介入來做和事佬也沒有辦法改變人的偏見。所以當兩個人在爭吵的時候去做和解不是明智的。因為那是兩種觀念,兩種信念系統在對峙,是無形的戰爭。
抵抗的唯一作用是強化,抵抗什么就強化什么。風平浪靜才是劃船好時機,驚濤駭浪的去拯救誰呢?當我們心中有兩個信念系統在打架的時候,也不要著急著去解決,解決哪個就強化哪個。
糾結的時候,不要做決定,因為我們否定哪個就強化哪個。等心情沒那么糾結了,再問自己,走哪條路我會更幸福,更快樂,更積極向上,然后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
寫在本課感悟之前:
我聽課的固定模式是先聽上好多遍,然后做筆記,摘抄下關鍵的語句。再談自己的感悟。最后結合生活體驗進行運用。
我先生說我每一篇都像是長篇大論,為什么不學習其他同學簡單一點。
其實這個過程是可以被大大的簡化的,但我不愿意這樣做。
這門課程是對莊子經典著作的解析,不僅是莊子智慧的結晶,更是金麗個人對莊子這門哲學的領悟的傳遞,是費了許多心力的。我看著她經常為怎樣更好的為我們解讀一句話的而晝思夜想,看著她因為在夢中想通了一個觀點而流露出的欣喜與雀躍。與我來看,她對這門課程赤誠是讓我動容的。
所以我是帶著珍惜和感恩的心情去細細的聽,認真的感悟。我對莊子哲學精髓的習得本就是從金麗老師處的拿來主義,還不思考領悟,是不妥的。
這還不夠。我知道每個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固定模式的,可能在一個當下我接收到一個新觀點時醍醐灌頂。可是往往一段時間過后,我又走回了思維的老路。這就是為什么要記錄莊子原文和音頻筆記,是以便我可以不時的回過頭來再次學習感悟。這個過程于我來說是值得的,我希望這門積極的學科能給我長期的影響而不只是一時的。
關于這一課
看來每個人的成見和偏見對于我們去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有很大影響的。成見和偏見一旦形成就會根深蒂固。光有是非沒有成見是不可能的。
既然一個人的成見和偏見這么可怕,那我想弄清楚,什么是成見和偏見?它們是怎么形成的?有了成見和偏見該怎么去克服和消除呢?
這是我的問題。帶著問題,我去查閱了資料。
[一般來講,成見和偏見是近義詞。
成見即定見,指對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變的看法。建立在一定的認識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而且因為認識僵化所以才導致了成見的形成。
偏見是指根據一定表象或虛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現象。
有很多理論用來解釋偏見和成見的形成。如:最常見的社會學習理論,它認為偏見和成見的習得途徑與其他態度和價值觀的習得相同。人們從他們的家庭、伙伴、大眾媒體以及他們身處的社會中學會了偏見和成見。偏見和成見是人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所萌動的臆斷情由,它攜帶著主觀意識情感看問題,論人就事。錯誤的判斷,盲目的推理,無知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造成偏見和成見的因素。
心懷成見者,看待人與事就仿佛戴著一副有色眼鏡或變形眼鏡,所看到的人與事也就失去了本來的顏色或面目。被成見的有色或變形眼鏡遮住雙眼,與人相處時,不是無端懷有戒心,便是隨意冤枉無辜,同時由于受成見所囿,對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并且很難融入他所懷有成見的群體。一個人的品行、能力一旦在別人的心中形成某種成見也很不妙,很容易在社會上造成不利的影響。
盧梭有言:"人類的真正感情,最不應該讓成見給束縛了。"胡適在與友人談治學時曾說,要"心平氣和,虛心體察,平心考查一切不合己的事實與證據,拋開成見,跟著證據走,服從證據,舍己從人。"這一方法如果用于為人處事,倒是可以幫助我們拋開有色眼鏡,鏟除心中成見的荊棘。]
既然這樣,在今后我因為成見和偏見產生情緒的時候,我該反問自己,這個讓我產生情緒的偏見和成見是什么。我是在什么時候產生對這件事或這個人的成見的呢。我了解到真相了嗎?我可以放下成見去重新認識嗎?
另外,我發現很多時候,都容易糾結。似乎是選擇困難癥。選擇這個的時候覺得那個也很好。我也理解了那句:抵抗的唯一作用是強化,抵抗什么就強化什么。所以拼命讓自己在一個當下做決定做決策的時候是最痛苦的。
那么以后當我面臨選擇并且糾結著的時候,我可以多一份了然和從容。我會告訴自己,不要逼自己做選擇,等自己平靜下來的時候再問自己,我想一定有最好的答案。
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