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淅瀝瀝的聲音中,近了,近了……這雨,終于來了!
? 煙臺第一聲夏季的雷鳴,沉悶之中自帶著別樣的生趣,是搖籃旁母親吟哦的耳語,帶著些許靜悄悄的意思,來了,來了。閃電總是比雷聲來得早些,提前給人們捎個信,于是憋屈了一整個春天的電閃雷鳴終于敞開了性子,借著紫色的光,我開始期待著如期而至的雷聲。
? 夜晚是聽雨最好的時候,閃電與雷鳴交織在一起,既而是滴滴答答的雨點兒打在白天烈陽催生起來的大片綠葉上,那些陽光溫度催著葉子們長起來就是為了邂逅這雷雨吧!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不同,亦不同于“獨坐窗前聽風(fēng)雨,雨打芭蕉聲聲泣”,這異鄉(xiāng)的雨熱鬧之處,偏偏在于這雨滴落在青青葉時發(fā)出的呼喊聲,這些可愛的葉子爭相傳遞的夏的訊息。
? 這樣的夜晚是熱鬧的,也是寂寞的。盛夏未至,蟄伏在潮濕地兒的蟲兒還不肯出來,池塘里的蛙或許早早的睡著了。雨不是很大,淅淅瀝瀝的,像睡夢中孩童的喃呢。這柔美的夜雨是最撩人的,朦朧里是夢中的江南水鄉(xiāng),有恍如夢境的煙雨小巷,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風(fēng)姿萬種的絕代女子,也只有那樣一座詩意韻涵的城才承受的起這份溫潤的滋養(yǎng)。我不曾踏足過江南,于是江南的夜雨成了我心中一段魂牽夢繞的情。然而這夢中之景卻在北方的夜里得窺見之一二。那夢是《鄉(xiāng)村四月》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的初夏,是《漁歌子》的“親蓑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的悠悠然。
? 靜謐迷人的夜晚,溫度不高不低,一身汗衫短褲,蹬著帶竹底的拖鞋,端坐在陽臺上,看電閃雷鳴,就這么等著,期待著……
? 一聲悶而不沉的雷,雨勢驟然激增,頗有一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架勢,“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是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錯雜彈聲,那大小雨之間的驟然轉(zhuǎn)換,讓我猛的一震,亂了陣腳。那滂沱而來的雨是帶著情緒的,和著風(fēng),伴著雷,上演一出視聽的盛宴,把人從熱的煩躁的心情中抽離出來,一瞬間的清涼是多么愉快,我多想推開窗聽聽,聞聞,舔舔那冷雨,或是一下把它擁入懷里,我不畏懼煙臺的疾風(fēng),只想離這夜雨近些,再近一些……
? 煙臺常被人們戲謔沒有春天,而這夜雨確倔強的分割了春夏,它的急促,它的涼爽使人猛的一激靈,分明在告訴你這是夏天的雨。
? 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沒有太多的雅致和心境去賞雨,鄉(xiāng)下的人們更懂得這雨的恩惠。六月,正是玉米拔節(jié)瘋長的季節(jié),若正趕上天旱地干的時候,非得從井里抽水漫灌不可,熾熱的陽光下灼得人后背生疼,黃土地里的鄉(xiāng)親們脊背被烈日烤炙的發(fā)紫。而偏就是這份喜雨省了不少的忙碌的時刻。若是雨不大,在鄉(xiāng)下的小路旁,總會看到披著蓑,戴著笠在地里工作的農(nóng)民,一片安靜而祥和的夜全部融入一副潑墨的鄉(xiāng)村中國畫里。
? 在鄉(xiāng)下,不僅僅是雨景迥異于城市,就連雨滴落的聲音氣味都是不一樣的。雨滴“吧嗒”一聲落在泥里,沒有城市雨滴的清脆透響,潤物無聲的智慧被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再過幾分鐘就是“啪,啪,”水泡在土壤炸開的聲音,土地飽食水分后開始變得濕潤。天潮潮地濕濕,在這樣的天里空氣也是濕的,夾著草木混在泥土中的腥味。這塞北的夜雨將安撫多少漂泊在外的南方游子的思緒。
? 以前常聽人說:在不同的時空,所見所聞之雨是不同的。我還偏不信,后來偶然讀到《虞美人·聽雨》才對此有了些許了解,在蔣捷那里,雨聲里是少年時的追歡逐笑,是壯年時的漂泊孤苦,亦是老年時的孤單寂寞,一生的悲歡離合盡在雨聲里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后來長大,求學(xué)在異鄉(xiāng),對這點的感觸反而更深刻了,不知怎地,這份情愫卻和思鄉(xiāng)染上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或許正是應(yīng)了“共看夜雨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這句話。寫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余老的《聽聽那冷雨》,文章里是這樣講的:“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dān)。不能撲進(jìn)她懷里,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我想,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 夜深了,滂沱的夜雨漸離漸遠(yuǎn),勾心斗角的屋檐下垂著幾滴透亮的水滴,倏而滴答一聲藏到地面上的小水洼里,尋不到蹤跡。
? 一切又陷入了黑漆漆的沉寂之中,靜謐的夜又回來了。
?